自動駕駛未來(全自動駕駛汽車)
今天給各位分享自動駕駛未來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全自動駕駛汽車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
自動駕駛技術未來發展趨勢
自動駕駛市場發展提速,供應鏈協同、用戶運營與生態融合為汽車產業可預見未來。
中國汽車總體市場已趨于飽和,但電氣化、智能化趨勢正沖擊著傳統汽車產業鏈。據估算,2025年ADAS輔助駕駛系統(L2)滲透率將達到37%,L3級別及以上自動駕駛滲透率有望達到5%,全新的電子電氣與軟件架構下,傳統車企正面臨著變革與轉型。
傳統車企擁有著集成制造的核心優勢,未來有望通過自研核心軟件,采購標準化硬件的模式打造產業協同,分工合作實現共贏。數字化趨勢下用戶體驗正成為需求驅動力,實現用戶全生命周期管理有望實現高效產品升級與品牌力提升。
除此之外,構建自動駕駛生態體系,探索成熟的商業模式成為車企“必修課”。
自動駕駛發展現狀?
華為在2021年的分析師大會上公布了其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和實車資料,引爆全市場關注熱點,而華為宣布進軍造車市場標志著未來智能汽車市場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
隨著汽車電動化滲透率的不斷提升,各品牌汽車在動力和加速方面趨于同質化,因此,智能化和網聯化是汽車廠商差異化競爭布局的重要方向,其中自動駕駛技術更是智能汽車未來的最大賣點之一。
未來自動駕駛能否替代人類駕駛?
姓名:張藝倫 ? ?學號:17011210282
【嵌牛導讀】:本文從四個角度分析,認為未來自動駕駛可以替代人類駕駛。
【嵌牛鼻子】:自動駕駛,未來,替代人類駕駛。
【嵌牛提問】:未來自動駕駛真的可以替代人類駕駛?
【嵌牛正文】:
在可預見的未來內,我認為,自動駕駛在大部分情況下替代人類駕駛,幾乎是必然的。
我從四個角度來說自動駕駛這個問題,第一個是人性,第二個是安全性,第三個是可靠性,第四個是法律和道德問題。
先說說我個人的觀點,在可預見的未來內,我認為自動駕駛在大部分情況下替代人類駕駛,幾乎是必然的。
從四個角度來說自動駕駛這個問題,第一個是人性,第二個是安全性,第三個是可靠性,第四個是法律和道德問題。
先看人性
懶惰常常是技術進步的第一推動力?;仡櫦夹g進步的歷史,為了減少家務的勞累,人們發明了各種
各樣的家電;為了省去步行之苦,人類先后制造了馬車、自行車、摩托車、汽車、火車、飛機。
人類總是討厭重復而低效的任務,自己懶得做,就讓工具做,將重復任務自動化。工業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使這個世界不斷走向高度的自動化和智能化。
對于大部分人大部分情況下駕駛都是一件重復而低效的任務,將其讓工具做來自動化顯然符合技術發展的趨勢。
從效率角度來看,如果未來無人車普及,顯然能夠極大地提高效率,節約時間。而無人車出租車隊出現,這將大大提高汽車的使用率,可以改善交通擁堵、而且還更環保!
無人車非常符合人類懶惰的天性!
當然也需要保留一部分普通的車讓人體驗駕駛的樂趣。
再看安全性
我們定義安全性為自動駕駛正常運行的情況下,是否能保證人們的安全,降低事故率。
谷歌的數據表明,谷歌無人駕駛汽車的舒適性和安全性均超過人類駕駛員平均水平(參考”無人駕駛汽車進展:安全性已超人類駕駛員“)。雖然只是單方面的數據,但是也提供了很好的證據。
我們分析三大原因:
第一大原因,機器在感知上比人類強很多。
機器上有各種敏銳的傳感器、雷達、攝像頭等等,比人眼感知的范圍更廣,所以可以比人類更早做決策而且可以更快做反應。
而特斯拉此次宣布的在硬件上的升級,能夠讓車“看到”人類無法看到的世界(更遠、更廣、更清晰),可以同時看到多個不同的角度,超越人類能夠感知到的范圍。
舉兩個例子:
圍繞車身裝載 8 個攝像頭(車頭兩個,左右車身各兩個,車尾兩個),提供 360 度視角以及 250 米距離的可視范圍。
前置增強雷達,在不利天氣條件下(如雨、霧、煙塵等),提供更為清晰準確的探測數據。
這些都是人自身感知能力無法達到的。
而這還只是在特斯拉當前價格下能達到的硬件方案,隨著硬件成本的進一步降低,我們能獲得更好的方案。
這意味著什么? 按照硬件成本來計算,我們未來都能開上低成本的無人駕駛車!
而且如果無人駕駛普及了,車與車之間通信也變得可能、會在各種場景下有更多的通信,進一步提升穩定性。
其次,機器比人類精力充沛
在全球范圍內,疲勞駕駛已成為導致交通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據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統計,在美國的公路上,每年由于駕駛人在駕駛過程中進入睡眠狀態而導致大約10萬起交通事故。
人會疲勞,而機器不會疲勞。
再次,機器比人更理性
人會有情緒,會因為慌張、會暴怒而做出危險的行為,但是機器不會犯這些錯誤,這是機器的一大優勢。
機器目前做決策上或許比人類要差一些,特別是面對各種極端情況以及不確定性,但是這一塊在不斷的提升。
從事無人車研發就是要不斷的提升無人車處理各種極端情況下的能力,覆蓋各種可能的極端案例,把安全性不斷增加。好就好在這些無人車提升的決策能力獲得后可以迅速的轉移到其他無人車上,這就是技術的魅力。
機器可以通過空中升級立馬獲得新技能,但人類成為老司機前都是馬路殺手。
此外,未來最優的情況是所有車都是無人車,那么大部分行為都是可預測的,而道路上如果既有無人車又有人類司機,不確定性會多一些。
總結一下,我相信隨著技術的進步,自動駕駛在安全方面是有絕對優勢的。
當然我們也必須要承認,機器也無法保障100%的安全率,因為機器會有故障,算法也有瑕疵,但是人類也無法做到100%的安全率,只需要超越人類,就將有助于降低每年全球車禍120萬人的死亡數字。
而艾隆.馬斯克同樣認為,“如果你勸人們不要用無人駕駛,實際上是在殺死他們?!?/p>
再看可靠性
我們把可靠性定義為一定時間內、在一定條件下無故障地執行指定功能的能力。顯然故障可能來自于控制系統的故障、被黑客攻擊等方面的風險。
一般而言系統越復雜,自動化、智能化程度越高,潛在穩定性的風險就越大。
隨著汽車智能化程度的提高,車被黑的風險也越高,盡管如此,汽車智能化依然是大勢所趨,人類從來沒有放棄在智能化的追求。(參考《2016年汽車行業投資策略:智能化、電動化共創共享》)
前段時間克萊斯勒被爆安全漏洞召回140萬輛車、特斯拉也被入侵,但并沒有看到大部分人因為這個新聞就不敢開車了。
不僅是汽車在逐步智能化,無人駕駛的地鐵也日益普及,預計2030年全球城市地鐵實現無人駕駛。 可以想像地鐵如果出故障會多可怕,但無人駕駛比例依然在提高。原因之一是軌道上的無人駕駛足夠安全,安全性可以通過各種手段來保障。
總之呢,如果人類真的會因為可能的風險放棄便利性和效率,那就不要開車了!走路好了!其實也不要走路了,每天都呆家里了!
道德和法律問題
法律問題可能是無人駕駛的一個潛在的障礙,尤其是涉及對事故責任的界定。比如一輛無人車事故如何界定到底是車主的責任還是生廠商的問題。
無人駕駛也面臨道德層面的問題,比如在某些情況下面臨必須要撞一個人,如果面臨撞A還是撞B的選擇。
好就好在法律層面上都是博弈和妥協的結果,這個難題總是可以制定/修改規則后達成共識的,不是無解的。而解決了,道德層面的問題則往往不是太大問題,所以上述問題也不是問題。
無人車的前景
人們對于無人車的安全性的擔心是多余的,數據總是最有說服力的,即使是飛機這種早期失事率極高的交通工具,在當代也得到了普及。而天然(隨著技術進步)就可能更安全的無人車怎么可能不普及呢?
如果特斯拉沒有撒謊,特斯拉的那套設備也證明了價格不會是阻礙因素。
最后說說無人車的布局,特斯拉、谷歌、Uber、通用、豐田、本田都在真金實銀的投資無人車,而且更多車企都改變態度擁抱了無人車(從認為無人駕駛技術不成熟沒前途到認為無人駕駛是大機遇),這說明時間窗口真的已經打開,要入場的就要布局了。
二十年太長,我賭最多十年,甚至五年內。
毫末智行COO侯軍:自動駕駛未來已來 技術創新激活產業新動能
易車訊?近日,由低速無人駕駛(LSAD)產業聯盟、深圳市新戰略傳媒有限公司主辦,新戰略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研究所、《低速無人車》雜志社承辦的“2022低速無人駕駛(LSAD)產業發展年會”在杭州舉辦。會上,憑借著末端物流自動配送車小魔駝的常態化運營,毫末智行成功入選《2022低速無人駕駛場景落地案例TOP50》。毫末智行COO、低速無人車產業聯盟副理事長侯軍同時受邀參會,并通過線上連線的方式,以《可行、可靠、可商用,助力全球低速無人車生態繁榮與發展》為主題,進行了分享。
?本屆大會以“明勢取道,韌性躍遷”為主題,旨在加強產業融合,探討和交流關于中國低速無人駕駛行業不同細分應用場景及產業鏈主流技術及方向。在演講中,侯軍首先將自動駕駛的行業發展總結成了3個階段,即“可行,可靠,可商用”??尚?,指自動駕駛需要在特定的園區和特定的測試場景具備運行條件??煽?,指自動駕駛需要具備足夠的安全性、車規級、全天候、全地形能力?!白詣玉{駛的最終是為了可商用,在可商用階段,我們要對相應的場景進行適配,也需要控制規模成本,更需要政策法規的支持和助力?!?/p>
“我們深刻地認識到,自動駕駛不是一夜之間就能完成的”,侯軍指出,自動駕駛將遵循從低速到高速、從載物到載人、從商用到民用的漸進式路線。在乘用車領域,中國在全球自動駕駛滲透率高居第一位?!拔覀兣袛?,在2025年,中國輔助駕駛的滲透率將超過70%,未來已來?!?/p>
對于國內末端物流配送市場,侯軍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首先指出,現在中國每天的物流快遞已經達到了3億件的規模,機構預測,3—5年這個數字將激增至10億件。而人力供給顯然無法匹配這樣的高速增長,并且未來中國勞動力成本將不可逆上升?!懊鎸θ嗣駥π腋I畹拿篮米非笈c供給之間的沖突,末端物流自動配送車等新一輪科技創新和技術應用是物流行業走出當前困境的關鍵?!焙钴娊榻B,當前末端物流自動配送車已經在全國40多座城市實現了落地運營,且呈現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
“現實環境比我們想象的更復雜?!焙钴娬J為,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即由硬件驅動的自動駕駛1.0時代、由軟件驅動的自動駕駛2.0時代以及即將到來、并將持續發展的由數據驅動的自動駕駛3.0時代。在侯軍看來,自動駕駛的終局之戰,實際上是數據之戰?!拔覀儗⒆约旱陌l展模式總結為‘毫末模式’”,侯軍表示,領先的數據智能體系乘以穩定量產能力,乘以安全,再疊加生態的冪次方,是毫末實現自動駕駛的制勝公式?!帮L車戰略的核心就是數據智能。我們希望在乘用車、智能硬件、末端物流自動配送車三片扇葉的高速旋轉下,圍繞數據智能,實現毫末智行的自動駕駛模式?!?/p>
據了解,作為中國自動駕駛量產領導者,毫末智行以數據智能體系MANA為自動駕駛進化的核心動力,不斷提升數據處理能力,截至2022年12月,MANA的學習時長超過40萬小時,虛擬駕齡相當于人類司機4.8萬年,輔助駕駛用戶行駛里程已經突破2300萬公里。末端物流自動配送車領域,自2021年2月落地運營至今,小魔駝已累計為北京順義周邊60多座社區配送超12萬單。
“我們把自己的能力全部打開,以5S服務模式成為全球末端物流自動配送車的生態助力者?!焙钴娊忉?,所謂5S服務,自下而上分別是FAAS工廠服務、IAAS供應鏈和硬件服務、PAAS系統工具服務、VAAS車輛服務,以及MAAS運力服務。其中,不同的服務對應著不同的商業模式。
除了5S服務模式,為進一步推動自動駕駛技術迭代及產品落地,毫末智行還推出了6P合作原則,通過6P模式,毫末將提供全棧解決方案、云端服務、硬件、軟件、模塊、原型代碼6個產品層面的合作方式?!跋M蠹夷軌蛟诤聊┲切械闹ο?,真正實現自己的戰略互補。你的靈魂你保留,我的靈魂你帶走?!?/p>
經過三年發展,毫末智行已經快速成長成為中國量產自動駕駛第一名。乘用車領域,HPilot已迭代三代產品,在魏牌、坦克、哈弗、歐拉、長城炮等多個品牌近20款車型上實現了規?;慨a,并在助力長城汽車出海的過程中,憑借國內首個自研AEB算法通過歐盟五星算法驗證成功進入歐盟市場,而魏牌摩卡PHEV(Coffee 01)、歐拉好貓也由此成為E-NCAP主動安全得分最高的中國自主車型;此外毫末智行還推出了中國首款大規模量產的城市NOH導航輔助駕駛,在國內首次采用重感知技術路線,預計未來落地達到100 個城市。
在末端物流自動配送領域,毫末智行已推出第二代末端物流自動配送車小魔駝2.0,不僅擁有L4自動駕駛能力、車規級硬件等多項領先能力,還面向履約場景進行了多項重要升級,可為商超、物流行業的客戶提供可商用的末端配送解決方案,12.88萬元的價格也讓它成為全球首款10萬元級末端物流自動配送車?!拔覀兿M磥黼S著規?;慨a,讓整車的價格和成本進一步下降,助力整個生態發展”侯軍表示。
毫末在末端物流領域的付出也得到了業內認可,在現場舉辦的“2022低速無人駕駛場景落地案例TOP50”頒獎儀式上,毫末智行憑借著在北京市順義區的常態化運營,成功入選?!?022低速無人駕駛場景落地案例TOP50”囊括和收錄了園區(物流/配送、無人零售、安防、無人接駁等)、礦區、港口、機場、市政環衛、農業等細分場景的典型應用案例。低速無人駕駛(LSAD)產業聯盟表示,“2022低速無人駕駛場景落地案例TOP50”的制定,旨在為了更好地宣導和展示低速無人駕駛各細分場景典型應用案例宣導和展示低速無人駕駛各細分場景典型應用案例,樹立應用標桿,打造經典案例樣板形象,提振行業信心,錘煉行業影響力品牌。
整體來看,低速無人駕駛行業市場格局未定。在此階段中,企業要明晰市場形勢和國家政策,明確自身戰略和方向,打造可持續性的商業化模式,用技術創新激活產業新動能,實現從量變向質變的轉換。2023年,企業“去泡沫化”已是趨勢,就如侯軍所說“末端物流自動配送車正在經歷鴻溝的跨越,無論從技術、成本、市場成熟度和政策都已經到來”,毫末智行立志成為全球低速車生態平臺的助力者,希望以科技賦能中國智慧城市物流發展,串點成線,聚線成面,助力末端物流自動配送這把星星之火,真正形成燎原之勢。
關于自動駕駛未來和全自動駕駛汽車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