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宏觀環境研究(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環境分析)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宏觀環境研究,以及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環境分析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
一個新的汽車產品投入目標市場前需要考慮哪些宏觀環境?
經濟、社會、政治的環境。
從政策的角度,無論是國家十三五規劃還是汽車產業規劃,都明確了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及節能汽車將成為重要的發展方向。
從經濟的角度,宏觀經濟的穩定及居民收入的增長,仍將為汽車市場穩定增長提供支撐。從社會的角度,城鎮化的推進,人口及家庭架構的變化將促進汽車市場增長及車型結構的調整。
介紹
宏觀環境對于汽車市場發展至關重要。中國經濟,社會,環境發生的諸多重大變化,將深刻影響汽車市場的發展。
宏觀環境是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礎,對宏觀環境的正確把握不僅會影響到企業發展的一般性問題,更是影響著企業發展方向的戰略問題。
新能源汽車的宏觀背景?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和保有量近3年連續名列世界第一,產業總體保持較快增長。據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表現驚人,生產79.4萬輛,銷售77.7萬輛,同比增長53.8%和53.3%,分別占燃油汽車產銷量的2.74%和2.69%,高于2016年同期產銷量占比1.21%和1.61%。截至2017年年底,新能源汽車保有量153萬輛,占總汽車保有總量2.17億輛的0.7%??梢钥闯?,近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總體保持較快發展,2017年成績更加突出;但與傳統汽車行業發展狀況相比,市場占有率仍然很低,但增長趨勢顯著。
乘用車領域成為新能源汽車推廣的重要陣地。據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17年乘用車推廣57.9萬輛,占當期總銷量的74.5%。商用車推廣19.8萬輛,占當年總銷量的25.5%。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33.6萬輛,占當年新能源汽車推廣量的43.2%,較2015年私人購買占比24.8%有較大幅度的提升。隨著社會新能源汽車環保效益認知的不斷提升,政府對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免征政策的實施,家庭消費者已成為新能源汽車銷售的主導力量。
汽車動力電池裝機電量不斷擴大。數據顯示,2017年動力電池裝機總電量約為36.4GWh,增長超過20%。從車輛細分類別來看,乘用車電池裝機電量約13.7GEh,同比增長50%;客車電池裝機電量約14.3GWh,同比下降10%;專用車電池裝機電量8.4GEh,同比增長165%。動力電池蓄電和安全保障技術進步為電動汽車培育競爭力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充電設施建設進展順利,新能源汽車續航更加便利。截至2017年,公共類充電樁約21.4萬個,其中交流充電樁約8.6萬個,直流電充電樁約6.1萬個,遍及全國各省市。私人專用充電樁23.1萬個,其中北上廣深充電設施建設位列前茅。截至2017年,新能源汽車和充電樁比約為3.43:1。新能源汽車產銷和充電樁設備建設相互促進,良性發展。
二、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進展快,發展潛力大
中國從“十五規劃”開始發展新能源汽車,組織實施了“十五期間國家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重點開發汽車整車技術和關鍵零部件技術,期間推出了26項國家標準,累計796項國內外專利,經過多年努力,中國在電動汽車研發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公共平臺技術方面,建立了新能源汽車標準體系和整車、電池、電機測試平臺。整車技術方面,實現了純電動汽車續航、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提高。燃料電池轎車采用“電—電混合”動力系統平臺技術方案,實現了燃料電池城市客車在燃料電池和蓄電池混合動力、電動化底盤、整車控制等三大系統的應用和在燃料電池耐久性、氫氣安全性、整車燃料經濟性等三大技術領域均取得重要突破。
三、新能源汽車政府扶持力度大,市場創新能力強
新能源汽車生產技術水平低、市場空間小、投資風險大、技術研發期長、投資回報慢,在產業發展初期,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扶持。在整車生產、推廣、充電設施建設和動力電池研發和運營方面持續獲得政府幫助。2010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將新能源汽車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重點培育發展,2014年接連出臺一系列配套補貼優惠政策,這些政策以車輛購置補貼為主,包括車輛購置稅減免、政府和公共機構采購、扶持性電價、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等,對新能源汽車行業進行全方位扶持。2016年中國政府頒布相關政策共277項。2017年政府又頒發多項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如關于《調整汽車貸款有關政策的通知》。
雖然我國新能源汽車起步晚,但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突出的成果,相關政策更加健全,技術研發制度更加成熟,市場發展穩定有序?;诃h境保護、能源安全、建設工業強國的考慮,新能源汽車未來仍是我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政府重點扶持的對象。而技術發展落后和充電設施欠缺仍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障礙,未來幾年,新能源汽車發展仍離不開政府扶持。在建設低碳、節能經濟的宏觀背景下,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大勢所趨,在未來必將拉動中國汽車產業技術革新和經濟增長。
新能源汽車職業環境分析
一、市場環境分析
宏觀環境分析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經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有利于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
政治因素:
1、 中國產業轉型、培育新的增長點,發展新能源汽車上升為國家戰略;
2、 中央及各省市從產業規劃、財政補貼、稅收減免、行業管理及充電設施建設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支持。
經濟因素:
1、2015年,中國車市增速明顯放緩,且中國的汽車產業落后于發達國家,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中國汽車重塑產業結構,實現彎道超車的契機;
2、新能源汽車的經濟性,利于普及。
社會因素:
1、2015年中國石油對外依賴達到60.6%,二氧化碳排放量居全球首位,節約能源,減少污染意識日益深入人心;
2、80、90后逐漸成為消費主力,對新能源汽車接受程度更高;
3、社會人口基數大,人口紅利當前仍具有效用。
技術因素:
1、 電池、電機及電控核心技術取得突破性成果;
2、 相比于燃油汽車,新能源汽車發動機的技術壁壘較低,中國與汽車工業發達國家處于同一起跑線;
3、 中國車聯網技術發展迅速。
新能源汽車發展促進及阻礙因素
促進因素:
1、 政策利好:中央及地方從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等方面頻頻出臺扶持政策;部分城市對傳統能源汽車采取限行限購政策,對新能源汽車降低牌照獲取門檻。
2、 用戶認可度提升:80/90后作為消費主力,對兼具有經濟性與環保性新能源汽車持歡迎態度,隨著相關技術升級,消費者認可度逐漸提高。
3、 商業模式創新:各大車企及汽車經銷商不斷創新商業模式,出現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以租代售等模式,加速了新能源汽車的普及。
4、 汽車能源清潔度提升:相比于傳統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在汽車能源清潔度方面有所提升,有利于緩解大氣污染。
阻礙因素:
1、 充電基礎設施落后:截止2015年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與充電設施配比為11.78:1,車樁配比不協調,用戶充電不方便,阻礙新能源汽車的進一步普及;
2、 電池技術不成熟:現階段,中國的電池技術水平不成熟,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低,限制其進一步推廣;
3、 行業秩序待規范:現階段,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在騙補貼、質量差等不規范行為,行業亟待進一步規范。
二、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路線
1、 探索期,2001-2014,主要依靠政府政策推動
(1)2001年,新能源汽車研究項目被列入國家“十五”期間“863”重大科技課題;
(2)2007年,國家發改委公布《新能源汽車生產準入管理規則》;
(3)2009年,國家發布《關于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的通知》;
(4)2010年,國家公布《關于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
(5)2014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宣布截止2017年底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
2、啟動期,2015-2020,主要推動力仍在政府
(1)2015年,發改委發布《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建設“互聯網+充電基礎設施”產業生態體系;
(2)2016年,國家“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累計產銷500萬輛電動汽車的目標;2016年9月,財政部公布新能源汽車廠商騙補名單,并予以嚴懲;
(3)2017年起,新能源汽車將進一步在營運車輛中得到普及,并繼續滲透私家車領域。同時,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將加快與互聯網結合。
3、高速發展及應用成熟期,2021年開始,新能源汽車將迎來告訴發展期
關于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宏觀環境研究和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環境分析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